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中北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研〔2022〕9号)文件要求,在学院组织申报、评选、推荐的基础上,评审专家组于2023年7月12日至7月15日进行了评审,共评审出中北大学2023年本科教学成果奖37项,其中特等奖1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名单如下: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获奖等级 |
1 |
“面向国防、面向军队、面向作战”的兵棋推演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
尹建平、蔺玄晋、王丙龙、刘光、曹红松、王志军 |
特等奖 |
2 |
联盟搭台 教师聚能 示范引领 开放共享:打造一流课程思政“三环”资源共享体系 |
赵贵哲、尹建平、董兵、王召巴、蔺玄晋 |
特等奖 |
3 |
“一框架两抓手多环保障”的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刘俊、张晓明、冯凯强、刘文耀、闫晓燕 |
特等奖 |
4 |
基于“成果导向”的地方工科高校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董小瑞、曾志强、李众、高春强、王慧 |
特等奖 |
5 |
重创新能力、重综合素质的育人空间构建与全员实践 |
郝晓剑、刘文怡、刘俊、郭乐祥、刘文耀 |
特等奖 |
6 |
“核心引领、双擎驱动、多元融合”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育人实践 |
薛亚奎、惠周利、曹文军、王鹏、史娜 |
特等奖 |
7 |
程序设计类课程群“育-教-学-练-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梁志剑、靳雁霞、秦品乐、王博、井超 |
特等奖 |
8 |
课程纵向贯通 院系横向协同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文化研究与实践 |
王召巴、姬文芳、董兵、杨朝明、李世民 |
特等奖 |
9 |
习近平人民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中北实践 |
赵笑蕾、蔺玄晋、雷锋斌、张科晓、王慧 |
特等奖 |
10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主动深度学习为牵引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再设计 |
乔峰丽、苗鸿宾、梅瑛、薄瑞峰、董亚峰 |
特等奖 |
11 |
基于科技平台的科教深度融合,提升“材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张治民、程眉、孟模、薛勇、于建民 |
特等奖 |
12 |
两衔接两融合三维度全贯穿的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靳鸿、赵正杰、刘姿、李晓、谢锐 |
特等奖 |
13 |
实践赋能 知行合一:大学生创新平台构建与实践 |
韩燮、韩慧妍、熊风光、张元、杨晓东 |
特等奖 |
14 |
“双轮驱动、三能融通,制度护航”地方院校化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王海宾、王慧、王艳红、祁贵生、朱海林 |
特等奖 |
15 |
高校外语慕课数字化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
芮燕萍、柴瑞琴、白瑞、赵晓霞、吴菲 |
特等奖 |
16 |
基于“四位一体”的沉浸式梯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与构建 |
郭玲霞、马栗、赵笑蕾、常开霞、张科晓 |
一等奖 |
17 |
新工科和工程认证下,以核心课程群为抓手的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程耀瑜、赵冬娥、王艳红、刘吉、赵辉 |
一等奖 |
18 |
刚强并举、立德树人 “点-线-面”结合材料力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 |
徐鹏、张建军、张丽花、范志强、陈淑萍 |
一等奖 |
19 |
依托学科特色与行业背景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智能车实训平台为例 |
申冲、刘俊、刘文怡、曹慧亮、闫晓燕 |
一等奖 |
20 |
“单核引领、双向驱动”安全类专业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
曹雄、尉存娟、秦清风、赵海霞、于雁武、袁俊明、曹卫国 |
一等奖 |
21 |
面向武器能源创新人才培养的多维度科教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
安崇伟、武碧栋、王晶禹、曹雄、马中亮 |
一等奖 |
22 |
“三位一体、四维融合、全景浸润”创新型汽车工程人才培养15年探索与实践 |
尉庆国、韩文艳、王吉昌、杨世文、董小瑞 |
一等奖 |
23 |
“点线面体” 价值引领内容, 打造“兴观群思”育人课程 |
马春生、邢秀琴、李虹、杜玲林、刘虎 |
一等奖 |
24 |
“科教融合、五维协同”—— 基于Python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井超、梁志剑、乔钢柱、樊永生、王彦博 |
一等奖 |
25 |
基于“新理念+新机制+新中心+新模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王志军、王丙龙、李世中、邓德志、袁泽慧 |
一等奖 |
26 |
全程科研导师组制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刘亚青、刘亚星、段宏基、赵贵哲、付一政 |
一等奖 |
27 |
信创强基、使命铸魂的软件工程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 |
李众、马巧梅、付东来、尹四清、宋文爱 |
一等奖 |
28 |
交叉融合的能源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
张翼、董小瑞、李世民、马富康、王强 |
二等奖 |
29 |
“多元协同,多维赋能”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焦纬洲、刘有智、高璟、祁贵生、袁志国 |
二等奖 |
30 |
双线并行,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刘陈艳、景亮亮、王红、张小彩、郭娜 |
二等奖 |
31 |
问题驱动,课堂铸魂,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李有文、朱志峰、曹文军、张峰、田宝玉 |
二等奖 |
32 |
大学英语“课-教-学-用”四维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
崔秀珍、胡姝昀、马淑丽、柴瑞琴、李玉辉 |
二等奖 |
33 |
需求引领 校企协同 能力迭升的体育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
宿继光、王太林、耿延敏、武燕、吴剑 |
二等奖 |
34 |
跟踪指导,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课程建设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研究与实践 |
李迎春、李洁、王文生、董小瑞、王海宾、李晓 |
二等奖 |
35 |
开放式动态学情平台——“中北光”科教APP |
安永泉、王艳红、程耀瑜、李永红、侯文 |
二等奖 |
36 |
微电子专业外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新型微机电系统与器件》) |
马宗敏、袁华、石云波、赵锐 |
二等奖 |
37 |
青苗计划: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杜刚、董小瑞、曹妍、王晓丽、赵丹凤 |
二等奖 |
特予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7日-19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真实姓名的书面材料反映到教务部教学研究科,联系电话0351-3922066。
教务部
2023年7月17日